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現就在全省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作示范、勇爭先”的目標定位和“五個推進”的重要要求,充分挖掘我省綠色生態這個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的價值,以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以產業化利用、價值化補償、市場化交易為重點,加快完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多元實現路徑和政策制度體系,努力闖出一條新時代綠色發展的有效路徑,為推動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江西方案”。 到2025年,力爭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制度框架全面形成,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市場交易、綠色金融等制度基本建立,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能力顯著增強,成為全國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區、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先行區、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化樣板區。 到2035年,全面建立系統完善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中國特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江西方案”,高標準建成美麗中國“江西樣板”。 二、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 (一)開展生態產品調查監測 1.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加快推進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實現對省域國土空間內的自然資源登記全覆蓋。清晰界定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豐富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權類型,合理界定出讓、轉讓、出租、抵押、入股等權責歸屬,依托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明確生態產品權責歸屬。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穩妥推進宅基地等“三權分置”改革,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2.建立生態產品信息監測系統。充分利用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建立全省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完善全省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全面開展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完善生態環境質量基礎信息。開展精細化氣候資源普查,編制全省氣候資源區劃。建立全省農業資源環境生態監測預警體系、濕地資源監測網絡體系,實現實時監測和數據共享。開展生態產品基礎信息調查,建立全省生態產品目錄清單。探索建立全省生態產品動態監測制度,搭建生態產品信息數據共享平臺。 (二)開展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與評估 3.建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機制。探索制定全省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標體系、技術規范和核算流程,加快出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技術省級地方標準。考慮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功能屬性,建立覆蓋各級行政區域的生態產品總值(以下簡稱GEP)統計報表制度,探索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基礎數據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適時全面開展全省GEP定期核算,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發布。 4.完善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機制。探索制定生態產品價值評估標準、管理辦法和操作流程,研究建立體現市場供需關系的生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開展基于GEP地塊級核算的重點項目評估,為項目規劃、環評、驗收等提供參考。鼓勵培育區域性生態產品價值第三方評估機構。 三、暢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多元化路徑 (三)深入推進生態產品產業化利用 5.發展優質生態農業。大力發展綠色循環農業,壯大特色農業產業,探索采取人放天養、自繁自養等原生態模式發展畜禽水產養殖,打造一批國家級綠色有機農產品供應基地,建設一批綠色生態農產品出口安全示范區。扎實推進現代林業產業示范省建設,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深入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加大對農業、林業等領域生物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力度。 6.發展綠色低碳工業。推動工業綠色轉型,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深入推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低碳、零碳、負碳產業。充分利用潔凈水體、清新空氣、安全土壤、適宜氣候等優質生態條件,大力發展環境敏感型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醫藥產業,鼓勵優勢中醫藥企業建立穩定藥材供應基地。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積極創建國家綠色產業示范基地。 7.發展生態文化旅游。實施“生態+文旅”行動,推進旅游、文化、體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制定生態旅游發展相關地方標準,加快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江西段)建設。推進一批國家和省級森林康養基地、旅游示范基地建設,推動浙皖閩贛國家生態旅游協作區高質量發展。培育存量資源型生態產業,盤活挖掘廢棄礦山、工業遺跡、古村落古建筑文化旅游價值。 8.提升生態產品品牌價值。把“江西綠色生態”品牌打造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生態產品公用品牌。支持成立區域生態產品品牌運營機構。完善綠色產品標識管理制度,加強綠色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管理,建立健全第三方生態產品質量認證,積極推動認證結果省際互認、國際互認。建設“贛鄱正品”追溯平臺,建立生態產品質量追溯機制。依托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江西綠色生態),建立“江西綠色生態”標準體系。 (四)縱深推進生態產品保護補償 9.完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將GEP核算結果等因素納入生態補償考核內容,修訂《江西省流域生態補償辦法》,強化生態補償資金預算績效管理。出臺江西省生態公益林保護條例。深入推進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在全省濕地自然保護區、濕地公園、重要濕地探索生態補償試點,進一步探索對重要區位生態公益林、天然林進行差異化補償。探索通過發行企業生態債券和社會捐助等方式,拓寬生態補償資金籌措渠道。 10.開展跨區域生態保護補償。全面開展以縣域為基本單元的省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鼓勵縣域范圍內流域上下游之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積極推進江西廣東東江、江西湖南淥水、安徽江西昌江等流域跨省生態補償,探索與長江中下游省市及省內園區之間開展靈活多樣的多元化補償。 11.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全面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健全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辦法和實施機制。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與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有效銜接,完善全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提高生態環境違法成本。合理制定和調整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準。 (五)全面開展生態產品市場交易 12.打造生態產品供需對接平臺。依托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紅色旅游博覽會等平臺,舉辦全國性的生態產品推介活動,組織開展生態產品線上交易、招商,促進生態產品供給與需求、資源與資本高效對接。鼓勵各地依托現有大型綜合交易市場,完善生態產品加工、展銷、交易、物流功能,積極推動開設電商平臺生態產品專區,推動線上線下資源、渠道深度融合。 13.推動資源環境權益交易。積極探索政府管控或設定限額下的綠化增量、清水增量等責任指標交易實現方式,合法合規開展森林覆蓋率等資源權益指標交易。探索開展土地、礦產、森林、濕地等自然資源整體收儲,積極構建省市縣自然資源儲備保障機制。鼓勵各地開展自然資源平臺化運營試點,適時制定相關平臺建設和服務規范省級地方標準。穩步推進土地使用權、礦業權、林權等自然資源權益交易,積極推進用能權、排污權、水權有償使用與交易。依托省公共資源交易集團聯合南方林業產權交易所等相關交易機構,打造全國性生態產品與資源環境權益綜合交易平臺。 14.推進碳排放權和碳匯交易。研究制定全省“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措施,開展碳排放配額管理,支持省公共資源交易集團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建立健全林業碳匯實現機制,支持撫州開展遠期林業碳匯資產市場化運作試點。依托省碳中和平臺,鼓勵全省大型活動及會議、公共機構、國有企業實施碳中和,拓展全省林業碳匯消納渠道。 15.加大市場培育支持力度。優化政府采購方式,將更多符合評價標準的生態產品納入政府采購電子賣場。籌辦全國生態產品消費節,打造區域性生態產品消費品牌。研究制定生態產品經營開發主體支持政策,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支持小微綠色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發展。鼓勵各地成立生態產業協會、合作社等組織,共享資本、商貿、資訊等資源。 四、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保障機制 (六)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 16.開發綠色信貸產品。加快贛江新區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和贛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鼓勵設立服務生態產品經營開發主體的綠色金融專業機構。創新綠色金融信貸產品,探索開發生態產品權益、收益與信用相結合的專項金融產品。鞏固提升“財政惠農信貸通”工作,探索開發“生態信貸通”產品。 17.推進生態產品資產證券化。支持從事優質生態農產品供給、生態旅游發展、生態文化創意產業等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到“新三板”市場和區域性股權市場綠色板塊掛牌融資。加快資產證券化產品落地,引導生態農林牧漁業、生態旅游、生態環境整治等行業周期較長、可形成穩定現金流的企業發行資產支持證券。 18.支持綠色保險創新。深入推進“險資入贛”,引導保險資金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加大政策性農險推廣力度,適時依規提高政策性森林保險保額,在具備條件的縣(市、區)開展農林產品收益保險、綠色產品質量安全保險等金融服務。創新生態環境責任類保險產品,在全省環境高風險領域依法實施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 19.推動投融資多元化。建立全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重點項目庫。積極爭取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銀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的支持,為生態產業快速發展提供優質的綜合性金融服務。依托省發展升級引導基金,推動銀行、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在我省設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專項基金。依法依規統籌生態領域轉移支付資金,設立市場化產業發展基金,支持源頭保護、礦山修復、流域治理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建設,推進重點改革事項、示范試點創建和平臺建設。推動設立碳中和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支持碳中和行動。鼓勵國有融資擔保機構為符合條件的生態產品經營開發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七)強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激勵約束 20.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利益導向機制。開展生態信用體系建設試點,探索構建覆蓋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生態環境保護積分體系,制定環保信用評價管理辦法,依據評價結果和積分情況提供生態產品優惠服務和金融服務。推動生態產品價值評估結果應用,將評估結果作為市場交易、投融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的重要參考。建立生態領域財政轉移支付額度、生態保護補償額度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掛鉤機制。 21.實施生態產品價值考核制度。開展GEP核算年度目標考核,將GEP指標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指標體系。適時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結果作為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重要參考,并將審計結果作為領導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對任期內造成GEP嚴重下降的,依規依紀依法追究有關黨政領導干部責任。將金融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情況納入綠色信貸考核評價體系。 五、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機制 (八)加強組織領導 22.建立健全領導機制。在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下設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工作組,負責統籌協調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作,由省領導同志任組長,省直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工作組辦公室設在省發改委,由省直相關單位干部組成工作專班,定期對落實情況進行評估,重大問題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各地各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重要意義,主動擔當作為,強化工作責任,確保各項政策制度精準落實。 (九)深化試點示范 23.加快試點示范建設。加強國家試點引領作用,強化省級試點示范效應。深化撫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國家試點,鼓勵婺源縣、崇義縣、全南縣、武寧縣、浮梁縣、井岡山市、靖安縣等地方大膽創新,提煉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形成一批全國公認的“江西經驗”。支持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各類形式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選擇試點成效顯著的地區,打造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示范基地。 (十)強化智力支持 24.增強科技保障。強化生態產品技術的研發推廣力度。依托省內科研平臺,聯合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端智庫,支持組建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研究中心。推動應用數字技術,為生態產品信息普查、價值評估、市場交易、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十一)抓好宣傳引導 25.營造良好氛圍。加大對典型經驗做法和創新成果的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成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參與者、推廣者和受益者。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宣傳主陣地作用,宣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品牌等,為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供良好的輿論環境。贛發[2021]16號
新聞中心 | 招賢納士 | 供應商征集 | 企業文化 | 案例展示 | 業務公告 | 聯系我們